202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共建共治共享,同心健心安心”。该主题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,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,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,强化心理健康意识。我们倡导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,协同应对心理健康挑战,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心理健康的福祉。并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,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,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1、什么是精神卫生
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、精神健康。它不仅是没有精神疾病,还包括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,如情绪稳定、良好的人际关系、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、有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能力等。从个体角度来看,精神卫生涉及到一个人的情感、思维、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健康状态。从社会层面来说,精神卫生还包括提供支持性的社会环境,减少社会压力源,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。
2、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
常见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失眠症、精神分裂症等,症状表现及病因各不相同。
婴幼儿(0-3岁)
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,如言语发育不良、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。
学龄前儿童(4-6岁)
难以离开家长、与小伙伴相处困难。处理不好,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、不合群等问题。
学龄儿童(7-12)青少年(13-18)
学习问题(如考试焦虑、学习困难)、人际交往问题(如学校适应不良、逃学)、情绪问题、性心理发展问题、行为问题(如恃强凌弱、自我伤害、鲁莽冒险)、网络成瘾、吸烟、饮酒、接触毒品、过度追星、过度节食、厌食和贪食等。
中青年(19-55岁)
与工作相关的问题,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、人际关系紧张、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;与家庭相关的问题,如婚姻危机、家庭关系紧张、子女教育问题。
中老年(55岁以上)
退休、与子女关系、空巢、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。
3、如何预防精神疾病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每晚7-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。合理饮食,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优质蛋白质(鱼类、豆类等),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,减少咖啡因的过量摄入。学会心理调适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,如通过运动、冥想、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。
培养积极的心态
关注生活中的正面事物,遇到困难时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。例如,把挫折看作是成长的机会,而不是一味地抱怨。提高心理韧性,通过逐步面对挑战来增强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。
保持社交支持
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,与家人、朋友保持亲密的联系,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。积极参与社交活动,加入兴趣小组、社区活动等,扩大社交圈子,这样可以在遇到问题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建议,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和心理压力。进行早期干预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,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、行为变化,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。对于有心理创伤经历(如自然灾害、暴力事件等)的人群,要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,防止发展成精神疾病。
寻求专业帮助
对于严重的、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,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,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。如有需要,可拨打天津建华医院咨询热线:022-87910501获得专业医师的帮助。